一場新的登月競賽正在進行。
印度月球探測器“月船3號”已于8月5日進入月球軌道,這是印度對月球探索的最新嘗試。如果這次任務成功,印度將加入美國、中國和俄羅斯的行列,一舉成為世界上第四個在月球表面實現(xiàn)著陸的國家。
“月球-25號”探測器計劃于8月21日登陸月球表面(藝術圖)。
圖片來源:《自然》網站
8月11日,俄羅斯發(fā)射“月球-25號”探測器,重啟自1976年蘇聯(lián)時期以來已中斷47年的探月任務,力爭成為第一個在月球南極軟著陸的國家。
聯(lián)盟號運載火箭從俄羅斯東方航天發(fā)射場將“月球-25號”發(fā)射到月球。
圖片來源:《自然》網站
印度“月船3號”于7月14日從地球升空,攜帶了載有科學設備的有效載荷以及用于探索月球表面的小型六輪月球車。它預計于8月23日在月球表面著陸,此前將花幾周時間繞月飛行,為著陸作準備。與此同時,俄羅斯“月球-25號”正在采取一條更快、更直接的路線前往月球,并可能在8月21日,也就是發(fā)射后短短的10天內就到達月球表面。
美國阿爾忒彌斯計劃設想2025年登陸月球;中國提出要在2030年前實現(xiàn)載人登月;以色列、阿聯(lián)酋、沙特阿拉伯等國家也躍躍欲試,正不斷增強本土探測載荷的研制能力。
瞄準月球南極水冰
俄羅斯“月球-25號”探測器預計將于21日在月球南極地區(qū)著陸。其科學設備規(guī)劃小組組長馬克西姆·利特瓦克表示,最重要的任務是在無人登陸過的地方著陸,并尋找水源。
同時,印度“月船3號”探測器的著陸地點也選在了月球南極。
據英國《自然》雜志報道,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軌道數(shù)據表明,月球兩極含有大量水冰,一旦能夠獲得,將成為未來人類任務的寶貴資源。
中國“嫦娥五號”任務傳回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第一批月球土壤樣本后,分析發(fā)現(xiàn)其中微小的玻璃珠含有大量的水,可能來自小行星撞擊。這表明月球上的水可能比之前假設的更普遍,而且在月球表面也更廣泛。
歐洲空間局(ESA)月球探測小組組長尼科·德特曼表示,人們可利用水冰生成氫氣和氧氣,用來生產飲用水、可呼吸的空氣,甚至生產火箭燃料。這可以使月球成為太陽系中“通往更遠目的地的中轉站”。
探索氦-3和稀土金屬
氦-3是氦的一種同位素,在地球上十分罕見,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稱,月球上估計有100萬噸氦-3。ESA也表示,這種同位素可以在聚變反應堆中提供核能,由于它沒有放射性,因此不會產生危險廢物。
根據波音公司的研究,月球上存在用于智能手機、計算機和先進技術的稀土金屬,包括鈧、釔和15種鑭系元素。
在6月28日舉行的世界采礦大會上,NASA火箭科學家杰拉爾德·桑德斯也曾表示,NASA希望開發(fā)月球資源,最初的開發(fā)內容包括氧氣和水,最終可能擴大到鐵和稀土,NASA已開始行動,并計劃爭取在2032年挖掘月球土壤。
把科學設備搬上月球
探索月球的一個潛在的非常吸引人的前景是,人們或許能夠在月球背面建造和運行科學設備,如無線電和光學望遠鏡。由于月球背面永遠背對地球,這里的信號也會被屏蔽,不受來自地球的大多數(shù)射頻和其他輻射的影響。其中一個相關項目是NASA的月球隕石坑射電望遠鏡(LCRT),該項目計劃在月球背面的隕石坑安裝一個直徑1公里的巨大射電望遠鏡,用于觀測早期宇宙。
NASA的設想是,LCRT由機器人來建造,機器人和所有材料均從地球運來。但如果人類擁有利用月球土壤進行制造的能力,那么用于LCRT和類似儀器的大部分材料就可原地生產,從而節(jié)省了向月球發(fā)射成噸材料的巨額成本。如果將月球作為進一步太空探索的出發(fā)點,加之月球的低重力,發(fā)射將變得更加容易。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