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詩人龍輔《冬至》詩曰:“冬至宵難短,孤眠恨自長。枕單寒入夢,窗破月窺床。”此詩表達的情感是孤獨與凄涼。其意是說,冬至到了,黑夜寒冷長漫漫,只覺得孤枕難眠,心態(tài)不可訴。在寒冷的夜晚難以入夢,窗子的破孔不時有寒風襲來,像是偷盜床上的溫暖。冬至多了些寒冷,也讓人浮想聯(lián)翩。
冬至是冬季的第四個節(jié)氣,每年公歷12月21日至23日,太陽到達黃徑270度為冬至。今年冬至時間是:12月22日05:48:01時。冬至與相對的“夏至”相反,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古稱“日短”或“日短至”。冬至過后,太陽又開始了新生的運動,太陽直射點慢慢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晝逐漸變長,夜晚漸漸縮短?!对铝钇呤蚣狻吩?#xff1a;“冬至,十一月中。冬藏之氣至此而極也。”自冬至始,我國便進入了“數九寒天”,冬至也成了數九的第一天。但由于我國地域廣闊,各地氣候景象差距較大。此時,東北地區(qū)天寒地凍、呵氣成霜;黃淮地區(qū)常出現(xiàn)銀裝素裹的的冰雪景象;而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土地未封凍,田野一片生機,這正是″水國過冬至,風光春已生“。
冬至的物候現(xiàn)象是:初候,蚯蚓結?!对铝钇呤蚣狻吩?#xff1a;″初候,蚯蚓結。六陰寒極之時蚯蚓交相結而如繩也。陽氣未動,屈首下向,陽氣已動,回首上向,故屈曲而結?!逼湟馑际?#xff1a;在冬季的嚴寒時段,隱藏在地下的蚯蚓,也向更深層移動并抱團取暖。二侯,麋角解。高誘《呂氏注》曰:“麋角解者,麋是陰獸,冬至得陽氣而解角也。”麋鹿俗稱“四不像”,屬鹿科的一種,雄性具角,角枝向后分叉,成多回分枝。受生理因素和光照的影響,冬至前后,角會自然脫落。三候,水泉動。《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三候,水泉動。水者天一之陽所生,陽生而動,今一陽初生故云耳?!币馑际钦f,冬至時節(jié)到來,陽氣初升,山中的泉水開始溫熱起來。
冬至,不僅是一個節(jié)氣,它還是我國的重要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冬節(jié)”“長至節(jié)”“亞歲”等稱呼。一般說來,冬至沒有明確的農歷時間,他因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的時間來定,所以他是按照陽歷來確定的。但在春秋時期,先人們就已經用土圭法得出了冬至的時間。冬至后,隨著太陽直射點逐漸北移,北半球便出現(xiàn)晝長夜短的現(xiàn)象?!稘h書》中有過這樣的記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睆倪@一點可以看出,古人認為在這一天結束后陽氣逐漸增加,是一個非常值得慶賀的吉日。冬至節(jié)日起源于漢朝,在這一天官府會舉行慶祝儀式,各行各業(yè)放假休息,人們互相拜訪。到唐宋時期,冬至的風俗習慣達到了巔峰,并出現(xiàn)了祭天、祭祖等祭祀活動,一直流傳至今。宋代王安石《冬至》詩曰:″都城開博路,佳節(jié)一陽生。喜見兒童色,歡傳市井聲?!边@詩描寫的就是當時都城歡慶冬至的情景。
冬至作為傳統(tǒng)節(jié)日,人們在慶賀過程中當然少不了美食。冬至這一天,流傳最廣的就是吃餃子、餛飩、湯圓、九層糕、冬至圓等。冬至吃水餃,是非常古老的習俗,有俗話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所以,冬至吃餃子蔚然成風。餛飩這種食物的起源可追溯到西漢時期。當時西漢成都人楊雄在《方言》一書中曾說“餅謂之飩”,意思是說餛飩是餅的一種,所以煮熟的餛飩又叫湯餅。吃湯圓,在我國南方比較風行,有“吃湯圓大一歲”之說。制作九層糕祭祖的傳統(tǒng)流傳于我國臺灣。冬至圓有“團圓”之意,古人把冬至前夕稱為“添歲”、“亞歲”,意思是說還沒有到過年的時候人們已經長了一歲。因為,冬至前夕自然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為了慶賀最長的夜晚過去,人們會在這一夜制作“冬至圓”。
冬至的浪漫長夜,使人添了些憂愁,但更多的給人帶來熱切期盼。唐代姚合《和李十二舍人冬至日》曰:“獻壽人皆慶,南山復北堂。從今千萬日,此日又復長。”此詩表達的是:獻壽時眾人歡慶,無限溫情。從今天開始,還有無數個日子,而白晝一天天變長了。詩里也透著一種期盼和向往,在最冷的冬日也藏著冬天般的希望,心也奔向那春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