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加強和改進黨的民族工作?!敝腥A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tǒng)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自在到自覺,再到自強發(fā)展變化的必然結果。
如何理解中華民族共同體?中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局面自秦漢時期起經過兩千多年綿延至今,盡管中間經歷過波折,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格局一直是歷史發(fā)展的主流。梁啟超在1902年發(fā)表的《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一文中首次提出“中華民族”一詞,他在另一篇文章《歷史上中國民族之觀察》里提出“中華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實由多民族混合而成”。中華民族作為客觀實在,是在數(shù)千年的漫長歷史過程中經過自在發(fā)展、由多民族匯聚而成。經過數(shù)千年歷史的洗禮,中華民族已發(fā)展成為共休戚、共榮辱、共命運、共存亡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從自在層面來說,在我國各民族共同締造統(tǒng)一國家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共同體已經客觀存在。“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fā)展、鞏固統(tǒng)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卑盐覈髅褡迓?lián)系起來的,有無數(shù)條紐帶:自成一體的地理單元是先天條件,由此形成的“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格局是現(xiàn)實土壤;“大一統(tǒng)”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格局是政治紐帶;多元一體的中華文化是精神紐帶;中原、草原、雪域、高原、海洋等區(qū)域之間互補共生的經濟關系是經濟紐帶。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始終追求團結統(tǒng)一,無論哪個民族入主中原,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視為正統(tǒng)。歐洲從古羅馬帝國滅亡之后,就再也沒有統(tǒng)一過。而中國從秦漢到隋唐,再到元明清,這三次統(tǒng)一每一次都比上次范圍更廣、力度更強,使中華民族作為統(tǒng)一的整體逐步走向成熟。正因如此,費孝通先生指出:“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覺的民族實體,是近百年來中國和西方列強對抗中出現(xiàn)的,但作為一個自在的民族實體則是幾千年的歷史過程所形成的?!?/p>
從自覺層面來看,在近現(xiàn)代救亡圖存的共同斗爭中,我國各民族產生了同屬中華民族的強烈認同感。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之后的100多年間,面對亡國滅種的空前危機,各族兒女團結抗爭、共赴國難,休戚相關的共同體特征更加凸顯,中華民族意識應運而生。民國時期“五族共和”的主張,促進了中華民族意識的發(fā)展?!熬乓话恕笔伦冇绕涫恰捌咂呤伦儭币院?#xff0c;“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各民族共同投身抗日救亡運動,東北抗日聯(lián)軍、大青山支隊、回民支隊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奮戰(zhàn)在抗日一線,后方各族人民募集抗日物資全力支援前線。經過抗日戰(zhàn)爭的洗禮,“中華民族”成為全國各族人民普遍認同的共同稱謂。1939年,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開篇即以“中華民族”為題,從馬克思主義民族平等的立場出發(fā),闡明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中華民族由中國各民族組成。這些論述,奠定了中國共產黨關于中華民族的基本觀點。
從自強層面來講,在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宏偉征程中,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強化鞏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各族人民并肩浴血奮戰(zhàn),推翻了內外敵人,締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賦予了中華民族全新的意義。各民族攜手走過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迎來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新紀元。國家實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地位的不斷上升、人民生活的不斷改善,極大激發(fā)了全體中國人的國家認同感,顯著增強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其中一個突出表現(xiàn),就是“中華民族”一詞深入人心,不僅寫進了《中國共產黨章程》和許多法律、文件,更成為全社會普遍使用的指稱全體中國人的固定用語。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修改黨章,增加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表述。2018年3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首次將“中華民族”寫入憲法。這些都表明,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基礎日益深厚、紐帶愈發(fā)牢固。
以上可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代表們表示,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進一步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的根本要求,推動全國各族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chuàng)新,踔厲奮發(fā)、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根據(jù)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韓文乾副教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講稿摘編整理)
相關稿件